欢迎您登录 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尤肖虎:用电波筑就移动通信的高速路
——记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及其团队

作者:胡 敬 张 靓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22

导读:  2012年2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璀璨的华灯下,接过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证书的尤肖虎,脸上洋溢着的是灿烂的笑容和从容的自信。为了这一天,他带领着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凝聚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成功解决了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及产业化应用这一世界性难题。

“设想你正在外地旅游,边通话边对景色摄像,那么跟你通话的对方也可以一同欣赏到你眼前的美景。”尤肖虎教授把我们对4G的畅想变得形象化了。

如果说2G是顺风耳、3G是千里眼的话,那么4G则使手机变成一个掌上电脑,把宽带送到了你的手上;如果说2G、3G通信大力促进了人类信息化发展的话,那么未来的4G通信则给了人们真正的沟通自由,并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形态。这就是尤肖虎教授及其领导的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以来致力的方向与目标。


筑路之人,自信从容


2012年2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璀璨的华灯下,接过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证书的尤肖虎,脸上洋溢着的是灿烂的笑容和从容的自信。为了这一天,他带领着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凝聚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成功解决了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及产业化应用这一世界性难题。

“其实我们就是在修一条路。”说起这个听起来专业而深奥的获奖项目,尤肖虎说,“说通俗点,我们就是筑路工,是修筑宽带移动通信这条空中高速路的人。”他把移动通信形象地比喻为空中的高速路,数亿台手机就好比拥挤的车辆,随着通行的车辆越来越多,道路出现拥堵,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而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拓宽路面、提高道路条件来攻克这一难关。“我们现在把这条高速路拓宽10倍,把路基建得更好,使车辆通行速度提高10倍,两者叠加,整条通信高速路的流量可以提高100倍。”

这项成果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过去用2G、3G手机下载一部电影,可能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如今用4G手机下载同样一部电影,可能只需1分钟或几十秒。

这条“高速路”的总建筑师就是尤肖虎教授,国家863计划“十二五”宽带网科技专项首席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于2012年当选为IEEE Fellow。尤肖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开放性思路,凸显了他的国际视野与战略眼光。1991年,年仅29岁的他就成为了当时中国高校中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两年后,尤肖虎加入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成立于1990年的实验室直到目前都是我国高校中唯一专门从事移动通信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研发的重大使命。

以此为平台,尤肖虎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先后牵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第三代移动通信研究开发重大项目、FuTURE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未来移动通信基础理论技术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IMT-A无线组网技术研究开发课题等重要科研任务,在多径能量窗的C D MA接收、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分布式组网等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历次升级换代做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中国移动通信技术从平地成功崛起。


筑路之旅,风雨兼程


自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面世以来,移动通信产业一直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高科技产业之一,并对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的良好运行乃至国家的经济与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那时,因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厂家每生产一部2G手机都要向国外支付高昂的知识产权费。

“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移动通信用户群的中国,不能永远使用别人的技术,必须尽快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尤肖虎说。从1992年开始,呼应着国家移动通信研发“破冰”的号角,尤肖虎和他的同事们面向世界移动通信第二代、第三代系统技术,开始了引领移动通信技术的追赶之旅。

在20世纪接近尾声时,我国在追赶世界移动通信技术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启动了“863”重大项目——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与开发,尤肖虎执掌中国3G帅印,担任项目总体组组长,开始了联合国内20余家科研单位、近3000名科技人员协同攻关的艰难历程。

三年后的2002年,对尤肖虎及其团队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因为正是那一年,尤肖虎带领的团队经过艰苦攻关,首次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现场试验,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研究项目形成了近百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此时,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征服4G移动通信技术。

2005年,“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成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6个重大专项之一,尤肖虎扛起了副总师的重担。面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路线的选择尤为关键。尤肖虎敏锐洞悉国内外移动通信发展态势,选择了“高效传输网络”为突破口开展研究。2006年,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现场实验系统——“4G外场实验系统”在上海顺利通过验收,该系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信息传输速率提高了近千倍,标志着4G基础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接下来,为解决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问题,尤肖虎等创造性地提出了包括“广义多载波并行传输”、“普适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双涡轮迭代接收”等一整套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解决方案,至此,我国已形成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新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我国的4G技术已经与国外发达国家齐头并进。

原始创新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第一标尺”,没有科技原始创新,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只能停留在高端产业链的低端运行,这是有责任感的科研人绝对不允许的。从实现零的突破开始,历经2G时代的模仿,到3G时代的追赶,再到4G时代的抢得话语权,甚至超越国际同行,尤肖虎带领他的团队已经在这条路上风雨无阻地奋进了20年,终于让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驶入了全球通信技术发展的快车道。


延伸之路,联通世界


“如果你把技术完全封闭起来,不让人家知道,那怎么实现互联互通啊?”尤肖虎说。他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理念:发展移动通信技术,要致力于人与人之间更方便地沟通,超越时空与地域的鸿沟,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沟通,用高科技来架起人与社会的桥梁。

在国内,实验室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中兴通讯、大唐、展讯等多家企业以及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实验室的开放课题覆盖了国内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所。

而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尤肖虎认为,中国要实现引领世界移动通信发展潮流的宏伟目标,必须通过国际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使中国能在世界移动通信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逐步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性利益团体,促使我国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引导者之一。秉承这个指导思想,他们走向了世界,与瑞典、日本等电信强国开展合作,与爱立信、诺基亚、高通、摩托罗拉、西门子、富士通、都科摩、阿尔卡特-朗讯、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凯撒斯劳滕大学、佐治亚理工、加州大学、南加州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伦敦大学、特拉华大学、瑞典皇家理工、乌普莎拉大学等多家国外企业、研究所和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

2005年,尤肖虎领衔建立了“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并任论坛秘书长,旨在“建立一个沟通中国4G研究和中国之外世界上4G研究的基本桥梁”。在国际4G技术标准开始征集以来,中国人做的提案数占到了将近四分之一,中国拥有的核心知识产权也达到了10%以上,中国人在未来移动通信领域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这是坚持走开放性、国际化路线的成果。

实验室始终坚持先进的发展理念,他们希望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水平,真正能够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和国家的重大需求结合起来。在迎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机遇和挑战中,尤肖虎将带领实验室以“宁静致远、勤奋求真”为座右铭,让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列车一往无前地行驶在这条电波筑就的高速路上。

内容选自《 》杂志 2012年第13期


分享到:
资讯

Baidu
map